小編今天看到一個文章的標題好聳動!好吸引我,他的標題是「驚人事實:原來,擔心是一種『詛咒』,很多人都不知道!」
這篇文章大意是,有個年輕的新聞工作者,常常需要熬夜、趕稿、早出晚歸的工作,他的媽媽常常叨念他:「要早點回家」、「開車要小心」、「要記得吃飯」、「不要熬夜」、「你這樣做很危險」......。剛開始他很反彈,甚至想躲避,但聽久了也就習慣了。
直到有一天,這位輕人剛好採訪證嚴法師,法師說:「如果一個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,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,而不是擔心他的孩子」。
年輕人聽到後覺得很有道理,便和他的媽媽分享。從此之後,媽媽就比較少對他叨唸,他也不再想躲避媽媽了......。
看到這裡,你是不是跟小編一樣覺得哪裡怪怪的?父母擔心孩子,是天經地義的呀!但是可先別翻桌,這篇文章後續的論點,小編認為才是重點!
依照「吸引力法則」,你「想」什麼,就會「得」什麼。
父母親常常是家中的靈魂人物,他們的一顰一笑,容易牽涉到整個家庭的氣氛,多數時候,一對不快樂的父母,很難有個快樂的子女。
所以囉,
小編認為原po的想法,應該是想提倡人們對於所愛的人、事、物可以不用「過度」的擔憂,太多的擔憂反而會引來過多的想像與不安,也會讓已經成年的人,覺得「被不信任」,而綁手綁腳,而讓擔心成為壓力。
那若將「擔心」改成「關心」,是不是會更好呢?
關懷對方的生活,但相信對方的能力,並非「擔」起對方的責任。
至於接受關心的一方,也該學會體諒與感恩,當彼此之間是因信任而愛時,小編相信,每次出門前的叮嚀都是溫馨❤
總而言之,
每個人都希望能承擔自己的生活,但沒有人是喜歡被冷漠或忽視的,
很多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的;
給愛的那方關心與祝福;接受愛的那方體諒與感恩,
小編認為這才是圓滿,才是心想事成!你認為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